電商知識庫
提供跨境電商領域的知識文章,解惑、探索!
知識分類

區域市場趨勢

阿里財報提示電商已變天 但都沒看懂新零售

  • 發佈日期:
  • 資料來源:虎嗅網
  • 點閱次數:1512

阿里巴巴並非中國的亞馬遜。」這是馬雲在剛剛落幕的在瑞士達沃斯(Davos)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下稱「達沃斯論壇」)對美國媒體明白無誤的自我辯白。

這番言論Bezos(亞馬遜 CEO)可能並不能同意:「亞馬遜與阿里巴巴的不同點在於,它們更像一個帝國,亞馬遜控制了一切,買賣的過程它們都會經手。我們的哲學不同,阿里巴巴想要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我們一直在給別人做嫁衣,幫助他們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不斷壯大實力……我們的目標是利用互聯網技術讓每家公司都變成亞馬遜。」

但亞馬遜無法忽視阿里巴巴的營收資料。春節前夕,阿里巴巴公佈的2016財年Q3財報給予了馬雲十足底氣:集團當季收入達532.4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其中核心電商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5%,達465.76億元。相比之下,亞馬遜在2016年10月披露的Q3季度財報的總銷售額的增速僅為29%。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財報所反應的增速落差,既折射了中美兩國零售市場的差異,同時也說明了線上零售紅利仍在高點。

 

趨勢之一:「新零售」不是忽悠,值得同行注意

阿里財報中最亮眼的並不是電商業務,但中流砥柱非電商莫屬。

據Q3財報披露:第三季度雲計算業務當季收入達到17.64億元,同比增長115%;以優酷、土豆、UCWeb為代表的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的同比增速為273%,收入規模亦創下40.63億元記錄。

阿里旗下的雲計算和數字媒體、娛樂業務創下了火箭般增速,但支撐阿里巴巴總收入的依然是零售平台業務——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電商」,馬雲更願意稱之為「新零售」。

阿里巴巴在對外發佈的新聞稿如此定調「新零售」的價值:「通過龐大的消費網路以及大資料、新科技,阿里巴巴不斷轉變傳統零售模式,滿足消費者日益豐富的需求,全面改善提升品牌和零售商全價值鏈的效率。」

人們總是很容易習以為常地忽略,這份措辭漂亮的官方新聞稿背後的深意,阿里近期一系列資本佈局,顯示出「新零售」並非新瓶裝老酒。

線上力量已經開始整合線下實體,而非簡單以線上替代線下:先是在11月投資21億元人民幣,獲得三江購物的35%的股權(包括股份和可換股債券),幫助其試點地方超市全新的購物模式,改善購物保鮮食物的體驗;2017年1月,提出了私有化銀泰商業的建議,根據建議交易,阿里巴巴將成為銀泰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預計增至約74%。

如果考慮到與線上零售緊密相關的物流及金融服務,阿里在「新零售」上的佈局可謂深謀遠慮:本季度,菜鳥網路日均投遞包裹5700萬個。此外,集團與螞蟻金服的合資公司、提供本地生活服務的口碑,季度內通過支付寶結算的交易支付額達731億元人民幣,較上一季度增長52%。

一個融貫線上-線下、零售-物流、金融-資訊的超級商業平台正在浮出水面。

趨勢之二:線上零售高峰尚未到來,市場仍有空隙

對於中國人的網購熱情,分析師們總是傾向性低估,甚至因此把電商歸入互聯網中的傳統行業。

首先,個人網購熱情仍在激發之中。

據財報披露,阿里巴巴平台的每位活躍買家對中國零售平台的年度收入貢獻,由去年同期的184元人民幣,上升到本季度的241元人民幣;每位移動月度活躍用戶對移動收入的貢獻,則由去年同期的108元人民幣,上升到本季度的166元人民幣。

線上零售增速遠高於消費大盤。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1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為33萬餘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4%,而全國網上零售額為5萬餘億元,同比增長26.2%。

其次,「移動端-資訊流-線上零售」的「三位一體」格局已經成型。

線上零售仍在加速向移動端轉移,移動時代紅利遠未結束。在財報披露的Q3期間,阿里巴巴的中國零售平臺的移動端收入超過324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同期增長73%;移動端占中國零售平臺的整體收入達到80%,2015年同期占比僅為65%。

社交媒體倒流效應不容低估。阿里巴巴在財報中把Q3的移動月淨利增4300萬人民幣,主要歸功於社區互動。據悉,截至2016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台的移動月度活躍用戶數增長至4.93億名,較上季度的4.5億淨利增4300萬。

財報稱:「移動月度活躍用戶數的上升,主要是由於阿里平台持續向用戶提供高度個性化並且高度互動社交屬性的內容,使用者的參與度不斷在提高。」這裡指的「高度互動社交」主要來自社交網路和資訊流平台——既有阿里巴巴持股的新浪微博、支付寶、高德地圖、UC、優酷,同樣還包括微信、QQ、百度、搜狗等友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