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知識庫
提供跨境電商領域的知識文章,解惑、探索!
知識分類

區域市場趨勢

掌握 3 大方向,迎接 2018 貿易新戰局

  • 發佈日期:
  • 資料來源:17 Cross 跨境電商生態村 | 楊薪、蔡順達整理
  • 點閱次數:5734

掌握3大方向,迎接2018貿易新戰局

—阿里巴巴跨境貿易事業部總監郭奕麟解析跨境電商大趨勢

2017 年已接近尾聲,為佈局2018年的大商機,台北市政府產發局委由台北市進出口公會(17CROSS)於 11 月 24 日首度舉辦「2017 台北跨境電商論壇」,會中邀請兩大電商平台 Amazon 及 Alibaba 高階主管與會,為台灣外貿企業分析 2018 年的跨境電商大趨勢。

其中,阿里巴巴跨境貿易事業部總監郭奕麟認為,迎接 2018 年廠商必須掌握住跨境電商的 3 大發展精髓,分別是多國化、線上化,以及無線化。

 

多國化,印度、東南亞及非洲市場竄起

目前,阿里巴巴國際站的平台以英語為主要語系,另支援其他十餘種語系,屬於多國語言的平台。訪客流量排名前 5 的國家分別為:美國、印度、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目前,美、英、歐洲各國、阿聯酋等經濟發達地區的買家具有巨大的採購潛力,不過印度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新星,買家數量也已漸漸接近美國,值得台灣高度關注,並進一步拓展市場;另外,東南亞、非洲的用戶也在增加,未來很可能這些新興的群體會成為新興的市場主流。

郭奕麟認為,跨境電商的魅力在於去中間化。不管是已成熟的市場,抑或是新興市場,全球有許多買家 (尤其是線上開店的小型賣家) 會上平台搜尋合適的產品。在互聯網時代,透過電商平台,製造商/貿易商能夠更快、更容易地接觸到終端消費者;反之,買家尋找供應源也更加方便。

 

線上化,聚小單也能成就大商機

近十年來,隨著網路技術成熟、發達,貿易行為逐漸跟網路脫不了關係。互聯網時代打破了原有的貿易秩序,原本傳統的線下管道中,供應商多無自有品牌,多經由大進口商、各級分銷商、再到商超零售,一層層轉手後才到海外消費者的手上。如此一來,供應商所得的利潤自然被中間商分食,也由於供應鏈路過長,連帶地成本也隨著拉高。在跨境電商管道崛起後,供應商得以透過 B2C 平台直接接觸終端消費者。去中間化的效應能夠縮短交易鏈路,提升供應商利潤;缺點則為沒有末端零售商,導致較難提供消費者售後服務,若發生客訴等問題,廠商採取維護自身權益的行動所產生的成本也會較高。

郭奕麟認為,原有的貿易秩序打破後,貿易商現在的競爭對手反而變成是原先合作的批發商或零售商,而製造端由於需要面對消費者,其服務能力變得至關重要。線下、線上零售的成長速度,遠遠超過實體零售,然而線上零售的訂單規模往往比傳統正貿來的小,已習慣大單模式的廠商往往不太習慣小單化、多批次採購的新模式。但是,郭奕麟強調,廠商千萬不要小看小單所凝聚起來的聚合性力量以及其商業價值。互聯網雖便利,但僅是貿易的一種模式,不會全面取代原本的貿易形式。廠商若整合傳統模式、穩定製造核心能力、柔性調整供應鏈路,便可以在新貿易的時代發揮最大的力量。

 

無線化,移動線上買家成主流

近年來,阿里巴巴在中國致力於推展電商無線化,也就是藉由優化 App 的介面、流程,讓買家便於操作、支付,在行動裝置上便完成交易。中國近年來無線買家的數量幾乎翻了一倍,其中 2016 年無線用戶就環比增長 90%。

另外,針對貿易行為漸轉向移動化、年輕化,以及貿易時間碎片化等趨勢,郭奕麟建議,先行準備、完善環境無線化,以貼近未來的買家行為,才能迎接新的市場商機;但是,台灣的無線化速度較慢,建議政府在這方面多施一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