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應用
產業數位轉型雙軌啟航 企業數位藍圖加速成形
- 發佈日期:
- 資料來源:17 Cross 跨境電商生態村
- 點閱次數:21
導師機制、AI助攻 從學習邁向企業成長
產業數位轉型雙軌啟航 企業數位藍圖加速成形
撰文/何楷平 圖片提供/IEAT
廣受中小企業好評的「台北數位大學校」,今年擴大辦理 「實戰工作坊」,開設零售業及全產業數位轉型專班,聚焦產業痛點,透過導師機制與AI工具,幫助企業學員從課堂學習走向成果驗證,描繪出可落地的數位藍圖。
數位轉型成為中小企業的現在進行式。然而,在地緣政治風險、通膨壓力與人力成 本高漲的環境下,零售、批發業單靠線下通路的價格戰已難以為繼;這些現實壓力,讓數位轉型不再只是「喊口號」,更是攸關企業存續的關鍵行動。
為了服務更多有需求的中小企業,今年由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的工作坊計畫大幅擴展,共推出2個梯次,除全產業通用的數位策略專班外,也開設數位策略零售專班,呼應中小企業最迫切的數位轉型挑戰。
2025年「數位創新工作坊」產業主題特別定位在「零售專班」,協助零售業全面走向OMO數位賽局。參與學員以中高階經理人和企業負責人為主, 課程強調理論與實務結合,以兩天密集工作坊進行,並加開產業顧問講座,擺脫傳統「單向授課」形式,採取互動交流、腦力激盪、經驗分享與課後實作的方式,引導學員「歸零思考」,全面檢視現有資源與作法,探索企業痛點,讓學員「即學即用」,為企業找到更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
.png)
2025年「數位創新工作坊」主題定位在「零售專班」,協助零售業全面走向OMO數位賽局。
廣受中小企業好評的「台北數位大學校」,今年擴大辦理「實戰工作坊」,幫助企業學員從課堂學習走向成果驗證。
百年老店數位加持 再造零售新藍圖
在「數位創新工作坊」零售專班中,最引人注目的學員之一,便是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漢餅品牌「舊振南」。成立於1890 年的舊振南,長期以「文化底蘊」、「糕餅工藝」聞名,但在數位浪潮下,同樣面臨多重挑戰,尤其OMO趨勢崛起、高成本壓力,如何延續品牌價值,成為舊振南的轉型困境。
透過工作坊提供的「數位力度量表」與「商業模式九宮格」 工具,舊振南盤點出自身在會員數據管理、社群行銷與全通路整合仍有精進空間,並進一步規劃短、中、長期的數位轉型路徑。
「光是上課的方式就很創新!老師透過有趣的互動提問、腦力激盪,引導我們想像產業的延伸與未來方向。這完全不是單向授課,而是真的幫助我們跳脫框架,找到可能的新藍圖。」舊振南北區營運經理陳筱婷認為,課程交流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這和我過去參加過的『單向授課』很不同,不是業者推銷自家方案或工具,而是真的幫助企業重新思考未來可能的發展藍圖。」陳筱婷認為,講師徐士傑教授的引導兼具趣味和創新,讓她在輕鬆氛圍中,突破既有框架去思考。
此外,面對各種不同背景的企業同學,她也受到「跨界交流」所帶來的啟發。「我們這一組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學員,即使賣的產品很不一樣,還是能交流各自在網路運用、數位工具和通路平台的經驗,甚至還有人互相介紹、分享資源。」陳筱婷形容,這堂課「不是單純學知識, 而是開啟很多想像的可能性」。
行銷老將新思維 落地行動聚焦轉型解方
在2025年「數位策略工作坊」全產業班,同樣獲得熱烈好評,企業學員來自各行各業,也凸顯即便產業背景不同,卻都有著相同對數位轉型的迫切需求。
「數位策略工作坊」課程透過商業九宮格與OGSM架構,結合免費且易上手的ChatGPT協作,引導企業辨識核心痛點,為企業提供策略盤點與優化方針, 除了重新調整商業模式,更加速落實企業專屬的數位轉型藍圖。
即便是每天與網路為伍的廣告行銷產業,同樣也面臨數位困境。具有科技背景、從事行銷工作長達10年的靈智精實整合行銷永續營運總監黃火明坦言,廣告行銷產業正面臨AI導入策略模糊、執行效率不彰、數位工具應用零散等困境。
「講師提醒我們,要避免落入『為了數位而數位、為AI而AI』的窘境,這句話有打到我的心坎。」黃火明說,參與數位策略工作坊之後,最大的收穫就是思維上的提升,課程不僅強調 「為何使用AI」的策略視角,更透過「商業九宮格」實作,把模糊的概念轉化為清晰、可執行的路線圖。
另一方面,由於學員來自各行各業,「跨產業交流」也帶來新啟發。他分享,看到製造業利用數據進行預測性維護,讓他聯想到,廣告業也能透過社群數據 分析來做預防性公關操作、預測行銷熱點。另一個啟發是知識管理,他開始思考如何建立AI知識庫,讓團隊快速調閱成功案例與數據,藉此加速提升提案效率。
黃火明樂觀表示,他已將所學應用到專案中,公司也開始推動內部AI知識庫。他認為,在 AI時代下,企業的競爭關鍵將是 「誰能夠更聰明、更有效率運用科技」。

「數位策略工作坊」課程透過商業九宮格與OGSM架構,結合免費且易上手的ChatGPT協作,引導企業辨識核心痛點,為企業提供策略盤點與優化方針。
數位藍圖落地 企業開創新局
不同於坊間常見的單向授課模試,工作坊針對產業痛點及實際需求,設計一套能從學習到實戰完整銜接的轉型鏈結。
例如由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系主任徐士傑帶領的「數位創新工作坊」,讓零售業者跳脫日常經驗,用更系統化的創新思維工具,重新看清企業經營本質。 對於正在尋找突破口的企業主來說,能幫助重新盤點資源,找對方向;對中高階主管而言,則提供可直接帶回公司應用的決策工 具;而對想開展新事業或副品牌的業者,則是一個激發創意、驗證想法的安全場域。
由Mekak勉覺創新管理顧問公司顧問劉欽基帶領的「數位策略工作坊」,則帶領學員透過商業九宮格與OGSM架構,系統化盤點企業的痛點與資源,也在AI工具的輔助下,將複雜的問題快速轉化為可執行的行動方案,讓數位策略工作坊從單向吸收知識,拓展成一場打造企業數位轉型藍圖的實戰演練。
放眼工作坊的學習成果,不難發現,數位轉型已從口號變成具體行動。從去年開設的旅遊/旅行專班,到今年首度開設的數位創新零售專班、數位策略全產業班,各產業企業都能在課程中找到解決痛點的方法,並透過專業工具和導師指導,描繪出屬於自己的數位藍圖。
正如數位策略班講師、 Mekak勉覺創新管理顧問公司顧問劉欽基所言,「企業不應『為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進一步落實在企業的願景與行動計畫」。 而工作坊課程的設計,不只著眼於學習,更強調落地驗證,透過一對一診斷和AI工具的導入,學員能在課後立即檢驗成果,將所學真正轉化為營運能力。
更重要的是,透過跨產業領域的共學交流,讓企業獲得新的視角與靈感,從隱形冠軍到百年老店,都展現了台灣中小企業迎向數位轉型的行動力。因此,未來的挑戰,不在於要不要開始, 而在於能否持續推進,把藍圖化為長遠的競爭力。
數位藍圖已展開,台灣的中小企業接著要回答的問題是:你要做被動追趕的落後者,還是率先布局、搶先商機的領先者?

不同於坊間常見的單向授課模式,工作坊針對產業痛點及實際需求,設計一套能從學習到實戰完整銜接的轉型鏈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