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知識庫
提供跨境電商領域的知識文章,解惑、探索!
知識分類

17Cross研究專刊

電商大爆發 物流需求重中之重—跨境電子商務 全球供應鏈新變革

  • 發佈日期:
  • 資料來源:17 Cross 跨境電商生態村
  • 點閱次數:2139

跨境電子商務 全球供應鏈新變革

  疫情加速驅動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跨境電商成為企業經營的重要利器,然而,迥異於傳統貿易的跨境電商交易模式,在物流上有著各種挑戰,企業必須對跨境物流的運作模式有更深的認識,才能順利迎上跨境電商浪潮。

▋撰文/朱訓麒(元智大學行銷學群助理教授/前商研院電子商務組長)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根據eMarketer統計,全球零售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在2020年可達4.2兆美元,已占整體零售市場的16.1%,年增長率高達19%。相對的,實體零售成長率僅有4.1-4.5%,速度不及電子商務的1/5,電子商務成為零售業主要成長動力的趨勢底定,許多企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或是展開虛實整合的新零售業務。

 

跨境電商成潮流疫情加速產業成長

  當在網路上做生意變成眾人追捧的顯學,透過網站跨國銷售產品與服務的「跨境電子商務」(後簡稱跨境電商)產業也逐漸興起、壯大,隱隱有挑戰傳統貿易與零售的態勢,不僅沃爾瑪(Walmart)等跨國零售業者積極搶進此一當紅領域,亞馬遜、阿里巴巴、eBay、Google、Facebook、Shopify等網路巨頭也投入大量資源。根據Yahoosmallbusiness的統計,跨境電商在2020年將占全球B2C電商零售的29.3%,未來7年內的複合增長率約為27%、增速是整體零售市場(4.5%)的6倍,也是電商零售市場(19%)的1.4倍(如圖1),成長力道非常驚人。毫無疑問,跨境電商是目前最火熱且成長速度最快的新領域,尤其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此一趨勢更不可擋。

 

圖 1. 世界整體零售,電子商務與跨境電子商務的年增率比較

 

  許多國家為避免群聚感染的風險,祭出封城、禁止大型集會等政策,當地企業或學校因此改採在家上班或上課的措施,民眾購物也從實體零售店面走向線上商城,帶動電商交易快速地成長。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據顯示,COVID-19疫情加深消費者使用網路的習慣,促使商家擴大在電子商務的投資,大幅提高B2B與B2C電子商務的交易金額。此外,世界跨境電商代表企業如亞馬遜、Shopify、蝦皮母公司Sea等公司的股價也因此大幅推升,與年初相比,短短數月之間有了2倍以上的成長,證明全球投資人都看好跨境電商的後勢。

  更有不少世界衛生專家認為,疫情很難在短期內結束,且可能會對人類的生活與行為有更深遠的影響,零接觸商機湧現,未來跨境電商勢必會更加速成長,成為全球消費的日常生活。

 

因應跨境電商浪潮,企業應重新定義與鞏固自己的價值,才不會成為「去中間化」的淘汰者。

 

促進全球貿易與零售變革

  台灣以製造業起家,長期專注在商品的功能開發和生產技術上,鮮少關注商品銷售後的流向,以及商品在市場上的交易細節。由於製造商對消費者調查、競爭分析、廣告行銷、通路管理與客戶服務等可創造高附加價值的工作,過去都認為與自身無關,這導致在商品供應鏈之中,製造商的銷售利潤最低,也是如今許多台灣工廠遇到經營困境的原因。

  與傳統貿易的多層次交易模式相較,跨境電商憑藉著全球跨國網路平台、社群與交易系統的完備,以及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的協助,不論是產品製造者、貿易商、零售商,或是個人創業者都可以簡單的就將商品直接賣給全球買家,甚至是賣到從未拜訪或沒聽過的國度,也可以透過最新的代發貨模式(dropshipping)或者聯盟行銷模式(affiliatemarketing),啟動跨國銷售產品與提供客服,或在不需持有庫存的狀況下,就參與跨境電商的事業。(如圖2)

  而各國的不同型態買家、採購或零售商也可以透過各種平台,跳過上游、中間商,到全球去採購商品,取得更低成本的供應貨源。由於網路發揮了「去中間化」的功能,消費者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購得更好的產品,有利於各方的多贏局勢,因而成就了電商的未來性。

  另一方面,製造商藉由電商拿回商品定價與銷售的主導權,使其發展自有品牌與建立自有通路的可能性提高。此外,中間商在電商流程中也並非沒有存在的價值,他們同樣可以利用網路技術,更有效的選擇商品後銷售,創造比傳統貿易更高的價值。

  總的來看,跨境電商讓傳統貿易中各個環節的成員,都可根據自身的特性,利用網路去整合或跳過上下游來進行流程創新,重新定義與鞏固自己的價值,才不會成為「去中間化」的淘汰者。也就是說,跨境電商並不會完全摧毀現存的傳統貿易,而是兩者同時存在、相互競爭與融合,而現在就處於新舊兩種模式並存的階段,未來幾十年內,仍會是持續兩種模式的融合期,市場充滿著機會,也充滿著危機。

 

圖 2. 跨境電商推動「去中間化」,無效率者會被淘汰,小買家的物流配送增加

 

物流是跨境電商的重中之重

  對中小企業而言,跨境電商是最具成長潛力且進入門檻最低的拓銷方式之一,與傳統的商業相比,跨境電商操作最重要的「三流」:資訊流、金流與物流之中,變異最大且最具挑戰的就是「物流」。

  因為隨著各國上網基礎設施日漸完備,手機普及率上升,任何廠商或個人都可以透過各類跨國平台或官網推廣產品,大幅降低銷售資訊傳遞的門檻;另外,信用卡、電子支付、實體商店如7-11代收款、貨到付款等金流服務成熟,讓金流也不再是問題。但物流不同,因為各國法規、文化與不同供需地理區位與基礎設施差異,再加上產品的屬性與規格不同,難以標準化的變異,使得跨境倉儲、配送等物流的整合難度偏高,成為企業發展跨境電商最大的挑戰之一。

  沒有做好物流,企業經常面臨到的是:電子商務省下了店面開銷,但卻多出來了物流成本。而在各種物流環節中,包括貨品是否能及時送到客戶手中、用多少成本送到等都是關鍵。根據同濟大學與德國工業大學的研究,高達92%的業者認為,物流是跨境電商經營最大的挑戰,包含了耗費時間(64%)、逆物流服務挑戰(50%)、價格過高(36%)等三大難題。根據南加大的研究,跨境物流的眾多難題中,各國複雜且不一致的海關規定如商品進口所需文件、處理程序的速度與透明化等,最令跨境電商經營者感到困擾。

  在過去,為了避免這方面的困擾以及避稅,許多賣家會將銷售的商品登記為個人用或是禮品來加速進口流程,然而現在各國加緊審查進口包裹,並陸續推出了相對規定,且與電商平台系統連線後,這種遊走於灰色地帶的物流模式已經難以存續。

 

物流服務商也面臨挑戰

  前述是從跨境電商經營者的角度來看物流挑戰,而對物流業者而言,跨境電商物流亦是一個很新的領域。在傳統的跨國貿易中,物流多是為了大批量B2B貨品交易,因為買賣雙方都是企業專業人員,購買的數量大且採購例行性高,發貨與送貨的地點也較少,因此產業的倉儲與配送單量相對穩定。但跨境電商興起之後,全球有大量的中小微型賣家加入銷售行列,物流挑戰因此接踵而至,包括大量的小單送貨、點對點送貨、郵政通關型的小型包裹增多等,都加大了倉儲、撿貨、包裝、配送管理、排程安排、逆物流與客戶服務的挑戰。此外,由於跨境電商還需要跨越國界,更衍生出安全檢查、衛生檢查、關稅、營業稅、消費者保護等通關與法律的相關問題。

  顯然,傳統物流難以滿足跨境電商的要求,所以物流業者必須創新服務並以強大的整合介面,為賣家不同需求提供客製化的物流服務,以及更具彈性的收費方式、更即時的客戶服務等。也因此,很多電商平台自建物流服務系統,最知名的莫過於亞馬遜物流FulfillmentbyAmazon(F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