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知識庫
提供跨境電商領域的知識文章,解惑、探索!
知識分類

*

【盧希鵬教授】新零售:東西之戰

  • 發佈日期:
  • 資料來源:盧希鵬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
  • 點閱次數:1477

     新零售這個字越來越熱門,前一陣子Amazon用137億美元買下了Whole Food,也推出了智能家庭助理管家Amazon Echo Alexa與無人商店Amazon GO。前幾天,阿里巴巴在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中,也展出「新零售」模式的創新,推出了類似Amazon Echo的天貓精靈,以及類似Amazon Go 的淘咖啡。

      這一次的淘寶造物,似乎是針對著Amazon的創新來的,這東西兩大生態系對新零售有甚麼不同的解讀? 我們就從舊零售與Amazon的創新,來看阿里的造物與新零售。

     舊零售在於賣東西,所以整條價值鏈是圍繞產品的供應,重點在成本的控制,以Walmart 為代表。為了要低成本,必須做到規模經濟。規模經濟是將一樣商品賣給很多人,既使Walmart購買了電商網站,還是圍繞在銷售才有利基,在「Walmart + 電商 = Walmart」 的思維上,是一種企業流程再造(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企業網絡再造(BNR, Business Network Reengineering),但是再造的結果,Walmart還是零售業。

      新零售就不一樣了,新零售的重點在以人為核心,重點在價值的滿足。西方以Amazon為代表,為了滿足需求,就要做到範疇經濟,範疇經濟指的是一但你買了我的產品,我就要賣更多的產品給你。如Amazon買了實體零售如Whole food,不只為多了一個實體通路,而是與生態系的其他成員做結合,是一種「互聯網+電商+Whole Food+智能助理管家+無人商店+雲服務 + 你=互聯網」的生態系統,是一種企業範疇再造(BSR,Business Scope Engineering),也就是Amazon未來會長成什麼樣子,無法預測,因為不曉得明天生態系統會加上甚麼新成員。

      如果由隨經濟(Ubiquinomics)來解讀,Amazon的創新圍繞在降低交易成本這件事,並做到毫不費力的程度。譬如買洗衣精,去實體商店買要一個小時;用Amazon的App,可在一堆品牌中點選,花兩分鐘;後來又有QR Code,掃描一下,只花一分鐘;現在Amazon又提供一鍵購(Dash Button)服務,將感知器貼在洗衣機上,按一下就完成購物,一秒鐘。現在再有Amazon Echo Alexa, 只用講話就能完成購物了,Amazon Go也是這個邏輯,拿了就走。互聯網降低了交易成本,人工智進一步將交易成本降為零

      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則是圍繞在平台的演進。淘寶天貓是一種資訊平台,舊零售是人們要上店裡來購物,或是要上電子商務平台來購物;新零售卻是將商品帶到有人的地方來,你人在哪裡? 無論是線上或線下,那裏就是商店,這是馬雲的新零售。以支付寶為例,過去,支付寶只是電商平台的一個支付工具選項;現在,支付寶已經是一個新零售平台,因為實名制與個人化,支付寶上不但可以投資,還可以繳水電費、坐計程車、訂飯店…..等食衣住行的app,都在支付寶上搞定。也是一種「互聯網+支付寶+電商+水電費+旅遊+金融+你=互聯網」的互聯網思維。簡言之,舊零售是一種「企業+互聯網=企業」的物種思維,強調自己的企業,而新零售則重視「互聯網+企業=互聯網」的生態思維,重點卻在互聯網本身。

     過去有人嘗試在超級市場中放數百台自動販賣機,效果奇差,因為購物少了溫度,上海的繽果盒子無人便利店日前也暫停營運。至於Amazon Go and淘咖啡的無人商店,Amazon用的是高端AI視覺技術,所以還在內部測試,阿里用的是已經成熟的RFID技術,雖有瑕疵,但是已經開放給消費者使用。知識經濟就是山寨經濟,重點不只是點子,而是誰能把這個點子做得更好。Amazon是一步一腳印的技術創新,Alibaba卻是跳來跳去的市場創新,誰比較好? 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本文受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2017年07月之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