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知識庫
提供跨境電商領域的知識文章,解惑、探索!
知識分類

區域市場趨勢

台灣品牌進軍香港電商市場2大策略

  • 發佈日期:
  • 資料來源:17 Cross 跨境電商生態村
  • 點閱次數:318

  台灣品牌在前進海外市場時,通常會從距離或文化相近的市場開始,香港距離台北只有1小時的飛行距離,又同樣屬於華人文化,成為許多台灣品牌佈局海外市場的首選第一站。對此,香港首個一站式跨境電商服務集團唯高盛集團(CBES)創辦人李基銓特別提出2大策略建議,協助台灣品牌順利拓銷香港。

策略1:多通路經營,發揮最大綜效

  綜觀現今香港電商市場,幾乎沒有只運營電商業務的品牌,這是因為香港市場規模較小,電商大多都是依附在品牌本身的業務之上,也就是原本經營實體通路的品牌,在企業內部另外成立電商團隊經營線上通路。

 

  李基銓認為,香港很多電商業者都是零售通路或品牌旗下的電商部門,是以台灣品牌若要進軍香港電商市場,最好也依循此模式,從實體通路再到線上通路,透過線上線下多通路佈局的營運模式,創造最大綜效。

 

  至於在電商平台的選擇上,可優先考量旋轉拍賣、淘寶、Amazon、price.com 以及 HKTV mall等香港前五大網購電商平台,並綜合自家品牌與產品特色,評估要先佈局哪一個平台。舉例來說,食品類品牌可以選擇HKTV mall等。待線上商店成立後,再結合FB、IG等社群媒體或What’s App等通訊軟體的力量,將流量慢慢導至線上商店,像IG適合用來引流新客,What’s App則適用於耕耘舊客。

策略2:運用香港國際金融與物流中心的跨境優勢

  當台灣品牌運用電商在香港市場站穩腳步後,下一步可以考慮在香港設立公司,專責處理與其他國家消費者間的金、物流業務,進而加速擴大海外市場。

 

  金流上,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可以輕鬆整合多種支付工具及多國貨幣,以便境外消費者結帳,因此很多賣家都選擇在香港結算跨境交易款項。

  物流上,香港是國際物流中心,就空運來看,香港是全球航班最多及貨運量最大的地區,品牌商可以很方便的透過香港發貨全球。例如,中國電商業者如果售出含有電池的商品給境外消費者,高達90%會經由香港運送至消費者所在國家,而不是由中國空運出去,顯見香港在國際物流上比較友善便利。

 

  至於為什麼要設立公司,關鍵在於香港政府補助多,成立公司才能享有補貼。例如,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成立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 Fund),只要在香港運作且實際營運的企業都能申請,可用於招聘員工、廣告投放、購買設備、參加展會等業務,最高補助港幣700萬元。另外,香港工業貿易處推出的中小型企業市場推廣基金(EMF),鼓勵香港企業透過參加展會或考察團、投放線上廣告等方式,提升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而且不限制企業申請次數,最高累計補助港幣100萬元。

 

  總結來看,台灣品牌開拓香港市場並不難,只要有效整合實體通路、電商和社群平台的力量,就有機會推動電商業績成長,航向更寬廣的跨境電商市場,甚至可以透過設立公司,將香港當成拓展全球市場的跳板,贏佔海外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