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Cross研究專刊
「跨境電商產學實作計畫」產學聯手! 用AI挖掘跨境電商新商機
- 發佈日期:
- 資料來源:17 Cross 跨境電商生態村
- 點閱次數:371
【32% 關稅壓頂,企業轉型迫在眉睫】
美國對台出口課徵 32% 關稅,成本飆升、供應鏈重組
現在正是掌握數位工具與 AI 技術、將危機化為轉機的關鍵時機!
由台北市政府及IEAT合作主導的「跨境電商產學實作計畫」串聯多方資源,透過「先培訓,再到企業實作」,一次將整套技術轉移到企業內部,解決企業短期人才缺口, 同時儲備中長期的電商人才庫。
跨境電商快速發展使企業對實務型人才的需求急速上升。向創公司總經理蔡耀緯分享:「我們面臨的困境是,找不到能快速上手的跨境電商人才。」這已是企業的共同困境,尤其在跨境電商專業化的趨勢下,企業往往期望招募到既懂平台操作,又能應用AI技術進行優化的人才,然而市場上此類綜合型人才稀缺,導致企業發展面臨挑戰。
傳統教育體制與產業需求間的脫節,使學生的能力無法即時轉化為企業所需的實務技能,台北市立大學副教授林郁翔指出:「傳統教育側重於理論傳授,但跨境電商需要學生熟悉數據工具、平台操作以及行銷策略設計,這些是目前學界需要強化的部分。」台北市政府推動的「跨境電商產學實作計畫」,正是為了解決這一挑戰,透過實作訓練與企業需求的無縫接軌,讓學生在學習中積累實戰經驗,培養即戰力,滿足企業對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
AI加持實作計畫 助力企業新嘗試
「跨境電商產學實作計畫」整合多方資源,透過「先培訓,再到企業實作」,將整套技術轉移至企業內部,解決企業的短期人才缺口,儲備中、長期的電商人才庫。計畫的最大特色在於實作導向的培訓模式,過程中搭配輔導教練,並與企業緊密合作。
其中,計畫與向創公司及台北市立大學都會產業經營學系學生展開合作,在兩個多月的密集實作期間,利用AI生成關鍵字與短影音,提升向創公司在B2B平台Alibaba上的曝光率、點擊率,進而帶動買方詢盤。
在關鍵字優化方面,學生團隊利用ChatGPT生成新的關鍵字,擬定廣告出價策略,同時透過文字探勘模型(LDA)對產品評論進行分析,生成新的關鍵字。而新生成的關鍵字策略僅執行2週,即成功提升品牌曝光,詢盤人次成長11倍之多。
透過2024台北跨境電商產學實作競賽,能讓學生與企業成為雙向成長的夥伴。
此外,向創過去從未接觸過的「短影音」,在學生團隊的建議下開始導入。「短影音是現在的社群趨勢,也能幫助品牌增加更多流量及曝光。」台北市立大學都會產業經營學系侯冠廷分享,團隊協助向創發展短影音,2週後成效顯著,進店率高達到63%,遠高於同業的36%;互動率更達88%,大幅領先同業的47%,成功帶動整體店舖成長。參與計畫的台北市立大學鍾紹宇同學表示「這些經驗比課堂理論更具實用性,未來進入職場充滿信心。」
從顧慮到突破 啟發創新策略藍圖
許多企業在面對年輕學生時,往往心存顧慮:他們是否能快速融入實務?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嗎?是否能真正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對學生的陌生感與實務經驗不足,或許是企業在產學合作初期的顧慮。然而,學生的想法或許未經雕琢,但正是這種不受框架限制的思維模式,常能激發出耳目一新的創意,成為企業打破瓶頸的關鍵助力。
既然無法立即找到有經驗的跨境電商人才,不如與校園合作,讓有潛力的人才累積實戰經驗。透過跨境電商產學實作計畫,美商駿旺攜手台北市立大學都會產業經營學系學生展開合作,在2個多月的密集實作期間,利用AI技術提升Kitchen Mama品牌在跨境電商市場的競爭力。
學生團隊利用生成式AI工具,如ChatGPT、Katalist、Suno等,進行文案優化與影音素材生成,強化Kitchen Mama的品牌主張與產品優勢,並使用Amazon Comprehend進行情感分析、實體檢測和關鍵字檢測,更進行多輪A/B測試,驗證透過AI優化後的行銷素材是否能帶來更好的銷售效果,進而提出優化和改善建議,最終打造出一款品牌專屬的AI優化系統循環模型「Kitchen Mama GPTs」。
「產學實作對我們最大的幫助是,可在短時間內,用最簡單的方式去『試跑』,把我們原本想做、但不敢貿然投入的想法,在可控的範圍內,進行可行性的評估測試,去驗證我們想做的事情,是不是值得繼續投入。」就像投入戰場前的預賽演練,莊汜玔認為,企業透過產學實作,可快速驗證外貿企業在跨境電商的策略藍圖,是否具有可行性,或是需要調整方向。
UVision透過產學實作計畫,成功開發新的產品路徑。
創新產品開拓市場,學校接軌育人才,學生與企業不再是單向輸送的關係,而是雙向成長的夥伴。不論是學生的職場適應力,還是企業的創新需求,這樣的合作都讓雙方找到了突破點。UVision創辦人邱繼儒提到「學生團隊做的提案報告,對公司拓展產品線的規劃很有幫助,等於輔助我在做決策時,有更明確的依據。」
學生團隊不論在新產品立案開發、技術可行性及銷售策略等方面,都提供相當具有參考價值的策略支持,「這不僅提升了企業的海外拓銷能力,也證明產學合作對人才培育的價值。」他強調未來會持續參與計畫,深化與學校的互動。
透過跨境電商產學實作,UVision在市場拓展和產品開發上,得到創新方案的支持,學生團隊則在實作過程中,大幅提升跨境電商的經驗和技能,學校藉此為更多學生提供接軌職場的契機,培養更多有潛力協助台灣企業走向國際、開創品牌的跨境電商人才。
國立臺北大學企管系蔡佳妤參與實作後發現,國際市場的複雜性難以控制,不僅要具備語言能力,也要懂得當地消費者偏好,增進實務技巧後,更激發想進一步研究跨境電商的興趣,未來有機會投入電商領域相關工作。文化大學周芷薇也強調,「產學實作彼此間的信任非常重要,加上教練的陪伴,從更宏觀的角度,協助評估提案的可行性,讓我們的提案更收斂、聚焦。」
台北商業大學李麒麟副教授進一步提到,學校的課程設計已不再是固定不變的知識傳授,而是隨著時代脈動和產業需求靈活調整,為確保教學內容與產業需求無縫接軌,讓學生不僅學到理論,還能直接應用到實務中。他強調:「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出真正符合企業期待的產業型人才,讓學生一畢業就能成為企業的即戰力。」產學合作不僅是一條解決人才培育問題的有效途徑,更是企業創新的關鍵推手。時代正在改變,現在正是尋找跨境電商人才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