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專題
提供跨境電商領域的專題文章,解惑、探索!
專題分類

三大影響─全球經貿進入新格局 貿易戰、疫情兩大黑天鵝襲擊

  • 發佈日期:
  • 資料來源:貿易雜誌
  • 點閱次數:842

圖說:時下疫情再加上美中貿易戰不斷延伸,全球進出口與經貿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新格局。

 

美中兩大經濟體的貿易戰持續延伸,加上疫情導致各國祭出進出口限制令,全球經濟陷入急凍狀態,對許多產業造成危機與影響,但也有新的契機湧現,將對未來全球經貿競爭帶來嶄新格局。

 

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在2020年5月15日,公布針對華為(Huawei)出口管制的新規範,未來使用美國半導體相關設備的外國晶片製造商,必須特別申請核准,才可對華為、海思(Hisilicon)以及其他相關公司出貨。

不到幾個小時後,全球半導體製造龍頭台積電接著宣布,在與美國聯邦政府及亞利桑那州的共同理解和其承諾支持下,有意於美國興建且營運一座先進晶圓廠,預計採用台積電的5奈米製程技術生產半導體晶片,規劃月產能為20,000片晶圓。

原本預期降溫的美中貿易戰,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於2020年1月開始爆發至今,美國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受災區域,感染人數超過百萬、死亡人數破10萬,美國總統川普在年底的總統選情因此也受到影響。於是,川普劍指中國大陸隱匿疫情,導致全球造成COVID-19疫情大流行,一場疫情加劇美中衝突,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持續升溫,對全球經貿的衝擊持續擴大,影響層面也更廣泛。

在美中貿易戰以及COVID-19疫情對世界帶來劇烈影響的關鍵時刻,有些產業正陷入嚴峻的經營生存戰中,但也有產業因此找到拓展新市場,並發展新服務的可能性。

 

 影響1》各國市場的階段衝擊 

談起美中貿易戰與COVID-19疫情,全球貿易量的縮減無疑是衝擊進出口產業最嚴重的部分,不管是「斷鏈」導致的中間材出口受限、歐美需求凍結衍生出的終端產品進出口不振等,都造成全球整體進出口貿易量的減少。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新提出的報告顯示,倘若未來情況樂觀,2020年全球貿易量仍將衰退12%,如果是悲觀情境則更將衰退32%,而在這樣的惡劣局面下,台灣進出口貿易同樣受到很大的影響。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陳正祺觀察指出,我國貿易有很大部分是三角貿易,即台灣出口中間材至中國大陸或東南亞,於當地製成最終消費品再出口至歐美市場,而依照此一貿易型態與疫情在過去幾個月發生的情況,可發現疫情對台灣的出口貿易影響共有3波。

 

第一波》中國大陸爆發疫情

1月中國大陸疫情爆發時。由於台灣製造業廣泛在中國大陸設廠,人力資源無法回去大陸再加上斷鏈危機,在在使得在中國大陸的台灣製造業者,面臨很大的困境。以汽車業為例,疫情重災區武漢市是汽車關鍵零組件的重要生產基地,因此武漢封城導致汽車零組件短缺,裕隆汽車旗下品牌納智捷汽車的最新休旅車URX原本在2019年接單告捷,卻因斷鏈導致新車生產不順,交車速度減緩對該公司的營運造成影響。

所幸,隨著中國大陸在3月開始陸續復工,斷鏈問題逐步獲得緩解,在中國大陸有設廠的台灣才逐漸鬆一口氣。

 

圖說:疫情爆發起點武漢為汽車零組件重要基地,因此嚴重影響全球汽車產業營運。

 

第二波》疫情延燒歐美市場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又快速延燒至歐美各國,造成高失業、低消費需求,形成「大陸雖復工,歐美需求減」的窘境,台灣製造商面臨客戶取消訂單,進口貿易商則因海空運往來班次銳減,出現下單的貨物拖遲付運或運費提升的情況,很大幅度直接衝擊台灣對歐美出口。根據貿易局的資料顯示,2020年1至4月對美國出口雖仍成長3.5%,遠低於2019年同期的17.1%;台灣對歐洲出口更是大幅縮減8.2%。

 

第三波》疫情擴散至新興市場

疫情擴散至印度、東協等南向國家新興市場,對許多南向布局的台商,造疫情爆發起點武漢為汽車零組件重要基地,因此嚴重影響全球汽車產業營運。12 TRADE MAGAZINE封面故事TRADE成影響。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東南亞及印度業務服務會計師簡汎亞指出,目前許多東協當地的政府機關均有因疫情而造成行政程序延遲的情況,台商若有進行中的專案程序必須要經過政府核准,可能也會因此延遲,台商必須謹慎因應。

陳正祺認為,疫情導致許多新興國家採取封城、鎖國措施,因此減少自台灣進口中間材,衝擊台灣對新興市場的出口。以2020年4月單月為例,我國對新興市場出口衰減12.2%,主要衰減的國家為越南-28.7%、馬來西亞-18.6%、印尼-33%,南亞國家印度亦衰減68.9%,觀察未來的局面,隨著美國為拯救經濟放手執行貨幣寬鬆政策(QE),未來國際資金恐將撤出新興市場,進而造成亞洲各國貨幣貶值,屆時是否持續影響台灣出口,有待觀察。

 

圖說:許多新興國家紛紛採取封城措施,近而衝擊到台灣出口表現,後續影響仍有待觀察。

 

 影響2》全球製造業供應鏈加速轉移 

全球貿易量萎縮除對我國出口產業造成衝擊外, 在美中貿易戰與COVID-19疫情的雙重衝擊下,不僅將帶來斷鏈危機,更將加速全球供應鏈出現結構性轉變。

 

台灣CEO擔憂斷鏈危機

COVID-19疫情重創各國企業營運與經濟發展,除了首當其衝的觀光、航空產業外,對全球產業影響更大、更長期的就是供應鏈「斷鏈」的問題。根據《2020資誠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顯示,「供應鏈中斷」位居2020年台灣CEO們認為前十大威脅中的第七名。

 

「去全球化」趨勢愈演愈烈

斷鏈之外,「去全球化」趨勢同樣不容企業小覷。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為,COVID-19疫情使各國政府更深入省思「全球化」的問題,這也將使貿易「去全球化」的速度恐將走得更快。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也說,「去全球化」愈演愈烈並加速全球外包供應鏈的持續萎縮,這些都將影響台灣產業未來在全球經貿的角色與定位,台商全球布局須有新的方向與策略。

李淳分析,2011年是全球供應鏈發展最旺盛的時代,當時全球貿易以德國、美國、中國大陸為中心(Hub),這三大中心的鄰近國家都與之有非常密切的貿易往來以及上下游供應鏈關係。但是,自2015年開始,全球供應鏈就開始衰退,當時雖還沒有貿易戰,但供應鏈從長鏈走向短鏈的現象卻在發生。以中國大陸為例,2015年中國大陸已逐漸在國內建構起自己的供應鏈體系,因此大幅減少從海外進口中間材,全球黃金貿易歲月逐漸成為昨日黃花。近2年來相繼發生的美中貿易戰與COVID-19疫情,更加速改變全球供應鏈的體系,可以預見,貿易帶動經濟成長的時代,已不復存在。

就貿易戰來看,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林祖嘉指出,疫情導致美中關係更加惡化,原本市場預期美國可望停止向中國大陸進口商品課徵25%關稅,如今這個可能性已不在,再加上美國對中國大陸進行更多技術上的箝制動作,更將使全球生產供應鏈的重組加速,近來台積電宣布到美國設廠,就是最明顯的證據。

「疫情的發生確實在各種層面影響著全球供應鏈。」李淳指出,疫情發生後,歐美國家發現自己無法生產防疫物資,造成嚴重的防疫問題,因此開始思考增加國產化能力,才能在危機時刻的關鍵需求上自給自足。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也說,由於歐美國家的醫療相關產品大都委外生產,結果這次疫情爆發後醫療資源嚴重短缺,更讓歐美國家開始省思,把生產放到其他國家的選擇或許應該有所調整,而這也將使過往的長供應鏈走向短鏈型態。

 

圖說:善用人工智慧或物聯網等創新科技,有機會在去全球化局勢中嶄露頭角。

 

影響3》「去規模化」經濟衍生新商機

「去全球化」加速進行導致企業面臨嚴峻的挑戰,疫情加速「去規模化」(unscaling)的趨勢,卻對一些產業帶來新的利基,企業如能讓懂得善用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等科技,來打造創新服務平台或智慧解決方案,將有機會在新時代嶄露頭角。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數位經濟負責人劉鏡清認為,近年來在AIoT科技的驅動下,規模經濟早已不再是鐵律,輕量、個人化、靈活生產的「去規模化」經濟開始成形,如今疫情更加速成為改變的新觸媒,包括訂單需求趨向少量多樣,生產基地將更分散等,都會變得愈來愈明顯。因此,如何運用科技增加生產效率,提高訂單達交率並控制成本,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點,包括醫療照護、教育、製造業等產業,都正因為「去規模化」趨勢而衍生出新面貌。

 

遠距醫療照護產業加速成熟

過去在科技演進下,醫療照護不局限於醫院或診所的遠距醫療一直深受矚目,然而,這種將病患分散在社區或家庭以進行醫療照護的「去規模化」現象,在許多國家都受到醫療法規不允許的限制,因此多年來遠距醫療一直無法快速發展。

如今,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具備極高傳染力,各國為因應疫情放寬法令,相關業者也加速發展遠距醫療所需的產品,紛紛推出解決方案,加快此產業去規模化的趨勢。

劉鏡清以美國的健康管理公司Livongo為例指出,Livongo主要協助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患者進行健康管理、病況追蹤,例如將血糖儀連結雲端,隨時掌握患者的血糖資訊,並進行監測分析,如有異常值將有專業醫療人員及時處理,盡量避免病情惡化進入醫院,大幅節省醫療開支,提供成本較低且個人化的方式管理病情。

 

圖說:美國健康管理公司Livongo推出的血糖檢測儀,能針對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進行遠端健康管理與追蹤。

 

去規模化衍生教育平台商機

再看教育領域。隨著疫情催生學校線上遠距上課的需求,教育去規模化的相關平台服務商機也於焉湧現,國內外各種線上教育平台以及相關互動服務App趁勢而起。劉鏡清分析,雖遠距教學與實體課程的體驗有些落差,但仍讓許多人反思線上教育這樣較靈活且低成本的教學方式,是否能成為未來教育產業的新選項。

 

製造業朝少量多樣趨勢邁進

再看製造業的去規模化趨勢。自有製造業以來,產業都以規模論成敗,但是近年來隨著3D列印、工業4.0等智慧浪潮不斷往前推進,加上消費者需求變化快速,去規模化現象開始發生,如今疫情加速訂單往少量多樣的趨勢邁進,更將加速製造業的去規模化。

世界的變化不只又急又快,更呈現前所未見的混亂。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轉折點上,企業如果能夠對應時勢,做出最好的因應之道,相信絕對可以安穩走向未來,甚至以突破創新之姿,成為新經貿時代的新贏家。

 

 


文章來源: 《貿易雜誌》

◎撰文/劉麗惠 圖片提供/Livongo Facebook、Shutterstock

 

 

閱知識 更多跨境電商文章點我

找活動 近期跨境電商課程及活動

17Cross 金幣累積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