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專題
提供跨境電商領域的專題文章,解惑、探索!
專題分類

*

全球貿易表現關鍵 - 突破斷鏈危機 物流力求革新

  • 發佈日期:
  • 資料來源:17 Cross 跨境電商生態村
  • 點閱次數:1479

全球好不容易進入後疫情復甦,在產線整裝待發之際,貨櫃運輸卻在此刻攪局。亞洲零組件重鎮空櫃短缺、混亂船期嚴重誤點、上下游供應鏈應接不暇,面臨空前緊繃的「斷鏈」壓力,長榮海運「長賜輪」擱淺帶來前所未有挑戰。供應鏈如何順利恢復產能?貨櫃物流須先找出解套關鍵。

長榮海運「長賜輪」擱淺蘇伊士運河,導致全球經濟黃金命脈阻斷151小時,此事件也讓各國重新檢視物流斷鏈的潛在危機。

國際貿易近9成仰賴海運,但疫情突如其來席捲全球,大傷產業鏈運作節奏,尤其亞洲是半成品、零組件供應重鎮,封城直接衝擊貨運缺工、船舶入港遲延,連帶影響貨櫃滯港作業時間拉長,海運亂套徹底拖累全球供應鏈。

疫情後座力怎麼會如此強勁?當今跨國企業將勞力密集產線移往中國大陸,生產低階零組件,再透過海運將零組件運往他國分工組裝成半成品、成品,最終再行銷全球,海運物流串接起完整世界供應鏈。因此,疫情重區封城,「中國大陸數十艘載滿貨物的航班全被取消」,導致產線基地空櫃嚴重短缺,引爆供應鏈危機。

 

一櫃難求  疫情擾亂全球供應鏈

貨櫃海運一向被視為經濟重點指標,牽動工業原物料、民生物資市場景氣,產業關注全球波羅的海綜合指數(BDI),指數反映國際主要航線即期市場行情,運費價格高低直接衝擊指數漲跌,間接影響製造產業運作動能。波羅的海綜合指數(BDI)在2019年9月處於2,442高點,卻在2020年第一季開始一路崩跌,2020年5月跌宕至低點393點。各國皆憂心貨運產業低迷卡關,油、氣運輸供應受阻,勢必將衝擊石化鋼鐵、紡織、汽車等傳統產業鏈。

航運分析專家指出,將近60萬個20呎標準貨櫃被困在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是目前國際上重要零組件供應國,貨櫃調度卻卡關,不僅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等原料幾乎無法輸入產線重鎮,零組件輸出也不順暢,導致許多跨國企業產線大停擺。像是歐美大型汽車集團「快意佳士拿」(FCA)急缺汽車零件,塞爾維亞組裝廠只好無奈暫時關廠。

疫情導致供應鏈混亂,快意佳士拿(FCA)無法取得汽車零件,塞爾維亞組裝廠因而暫時關廠。

對此,國際重要財經媒體《彭博》(Bloomberg)替動盪的2020年下註解:「這是歷史性供應斷鏈的時代」。的確,根據上海航運交易所資料,2021年2月全球主幹航線綜合準班率指數(GCSPI)僅20.86%,亞洲通往歐、美重點航線仍持續延遲,各航線到離港準班率都不到30%。

通運集團德國敦豪(DHL)引述航運諮詢公司SeaIntelligence資料指出,2020年取消88條航線。但如今,2021年還不到第二季,跨太平洋貿易航線已取消5條、亞歐航線也取消7條,可見國際航運流通情勢艱困。

雪上加霜  長賜輪橫阻海上物流

全球貨櫃市場已承受龐大供應缺口壓力,此時,長榮海運「長賜輪」卻在2021年3月23日意外擱淺蘇伊士運河(SuezCanal),巨大船身恰好阻斷河道雙向,造成全球經濟黃金命脈卡關151小時。《彭博》估算,至少185艘貨櫃輪受波及而動彈不得。

「長賜輪」擱淺何以引起國際重視?蘇伊士運河是連接歐洲、遠東最便捷水路,是重要貨櫃輪、油輪、散裝貨輪的必經航道。據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統計,2020年有近1萬9,000艘船通過該運河,吸納至少11億7,000萬公噸載運量,全球12%貿易量都匯集蘇伊士運河。分析師直指,「長賜輪擱淺」將引爆「世界級斷鏈危機」。

由於蘇伊士運河是石油、液態天然氣重要輸歐管道,長賜輪橫阻運河,導致全球10%海上石油貿易中斷,上千萬桶中東石油運不出去,裝載液化天然氣的油輪也動彈不得,全球能源供應鏈秩序將大受影響,原物料受阻連帶衝擊需求產業。

海運分析師表示,此次長賜輪擱淺,直接挑起產業供應鏈緊繃情緒,部分航運公司緊急改變航線,改繞道非洲好望角,導致航行時間拉長,衍生貨物交付延遲、產線原物料短缺問題,可能觸發全球貿易斷鏈「蝴蝶效應」。跨國企業則憂心,原料供應缺口將反映在食品、家具、服飾配件、運動器材、汽車製造產業。尤其,不少載運汽車晶片的貨櫃船隻被卡在蘇伊士運河,光是要從歐陸運往中國大陸的銅礦出貨就因此延宕1個月,恐延誤交貨,連帶加劇車用晶片短缺潮,影響整車製造、車用零件、動力電池運輸時程。

海運吃緊

全球貿易惶恐「斷鏈危機」

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產業紛紛冀望把握時機復甦經濟動能,航運業異軍突起,成為年度爆紅關鍵字。產業分析師認為,這時,貨運供應鏈穩

定度成為營運致勝關鍵;供應缺料、斷鏈問題,短時間還能靠安全庫存、轉移產線基地解決,但長遠來看,供應斷鏈問題若遲遲未解,會直接導致出貨不順,企業可能衍生履約風險。

如今正值全球產業鏈重新啟動之際,如何穩定貨櫃海運?全球貨櫃貿易業者都嚴陣以待。《彭博》指出,2021年全球貨櫃缺口至少還有50萬個,對產業鏈而言,「缺貨櫃」是一股無形壓力,各國企業深怕搶不到貨櫃、出不了貨,牽動產業復甦動能。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觀察,傳統產業原物料仰賴海運,假如航運持續缺櫃,「貨出不去、也進不來」,產能停滯恐衝擊企業營運、甚至影響民生物價,斷鏈「後遺症」正在隱隱發作。

蘇伊士運河是石油、液態天然氣的重要輸歐管道,此次因長賜輪事件,導致全球10%海上石油貿易中斷。

運價飆升  物流市場瞬息萬變

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指出,2020年全球貨櫃裝卸量年成長攀升至3.5%,且供需量差距縮小,可見海運市場演變出新局,「沉寂10年,海運市場供過於求頹勢已大翻轉」,現下貿易火熱話題不外乎「搶港、搶船、搶貨櫃」。

各國航運公司受疫情衝擊,悲觀地預估國際貿易量驟減,決定採取減少航運量來控制成本,但萬萬沒想到,疫情反而觸動新形態宅經濟發

酵,尤其歐美企業紛紛要求員工「在家辦公」(work-from-home),帶動健身器材、除草機、居家用品訂單,極端物流需求在2020年第三季順勢崛起,年底聖誕購物旺季更爆發囤貨消費潮,刺激零售通路端補貨。

疫情空運大爆艙,空中貨運成本順勢飆高,多數國際貿易貨品、製造供應鏈原料仍依靠海運物流串接,航運需求爆量讓市場「一櫃難求」;據歐洲市場觀察,歐洲港口空櫃堆積,但亞洲產線重鎮卻爆發「空櫃荒」。

「缺貨櫃」反倒刺激航運市場行情。奧地利中央貨運及物流協會指出,2020年貨櫃總銷售量雖然下滑,但運費狂飆創造航運利潤新高。2009年金融風暴後,40呎貨櫃報價100至150美元,但在2020年3月,貨櫃報價

翻倍漲至1,400美元,航運市場還在繼續狂飆,遠東─歐洲航線TEU貨櫃報價在2021年1月上看8,904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業內預估,未來還有機會飆到1萬美元新高點。

華岡集團的「台北快輪」方便貨櫃車開進船艙裝卸,能有效加速貨櫃物流配送流程。

航運分析師指出,2020年第三季亞洲運往歐洲貨櫃量較前一季增長20%,且乾櫃(普通貨櫃)運價飆升至10年來新高,全球波羅的海綜合指數(BDI)在2021年3月下旬重回相對高點2,319點,國際前十大貨櫃航運公司陸續宣布調漲各航線貨櫃價格,尤其遠東─歐美航線漲幅最明顯,需求量大創造產業熱度。

貨櫃缺口  醞釀航運轉變契機

航運貨櫃成長進步,支撐製造業、跨國貿易穩固基礎,在現代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經濟學家萊文森(MarcLevinson)形容,貨櫃船容量成長幅度如同「量子跳躍」。海運分析師也認為,貨運規模經濟誘人,「船愈做愈大」將能創造運輸高效能,一舉撐起龐大運輸鏈,於此同時,航運業者本身也須變得強大。

疫情觸動宅經濟發酵,進而帶動電商購物熱潮,極端物流需求在2020年第三季崛起。

航運布局始終受全球貿易牽絆,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海運業損失高達230億美元,資深航運顧問指出,當時運費慘跌,幾乎只能負擔基本燃料成本。如今疫情肆虐經濟,航運業預估2020年全球貿易需求下滑,整體海運貨櫃運輸需求可能減少10%。於是先行止血損失,在第一季就大動作取消貨運航次,試圖防止運費暴跌。

然而,時至今日,海運貨櫃需求暴增,德國敦豪(DHL)在海運市場通訊中提到,歐美等重要市場進口需求持續強勁,全球供應鏈壓力空前,幾乎每艘貨櫃船都被徵召投入輸運,但港口壅塞、船期延誤、貨物延期問題還沒解,從英國菲力斯杜港(PortofFelixstowe)到美西長灘轉運站(PortofLongBeach)貨運整備時間都拉長,物流供應鏈須強化靈活彈性,才能因應詭譎變數。

國際缺櫃問題一時難解,台灣不能置身事外,交通部在2021年初設立「國際海運運輸平穩專區」,提供加船、加班、加艙,空櫃數量、各航線艙位、運價趨勢及諮詢窗口等公開資訊,希望能讓進出口貿易商靈活調度倉儲貨櫃,降低海運市場缺櫃影響。

交通部航港局對外表示,現在全球海運市場供需變化還不穩定,將持續追蹤波羅的海全球貨櫃指數(FBX)及國際主要航線40呎櫃運價趨勢,協助貿易業者掌握海運市場運價變化。然而,除被動順應市場變化外,航運業者也應主動創造新局。

海、陸、空運背景深厚的華岡集團迅速搶攻轉型契機,集團內部觀察市場發現,疫情限制航空運輸,進出口貨品只能仰賴海運,公司曾投資引入高速多用途滾裝船舶「台北快輪」,整合轉運、倉儲、物流、報稅、通關環節,方便貨櫃車開進船艙裝卸,拆卸後直接通過海關X光機輸送帶檢驗報關,最快8小時就能完成貨櫃物流配送。

物流榮景  促成新聯盟競合

國際貨櫃海運界掀起滔天巨浪,全球航運聯盟順勢重新洗牌整併。萊文森(MarcLevinson)曾說:「貨櫃船不再慢慢長大,而是巨大躍進。」將點燃貨櫃船運界「軍備競賽」。

南韓航運龍頭「韓進海運」在2016年宣布破產,其所屬海運聯盟CKYHE應聲瓦解,全球貨櫃海運版圖重整,2M現代聯盟、大洋聯盟(OCEANAlliance)、THEAlliance聯盟正式成為航運界「三大聯盟」;其中,越太平洋線由大洋聯盟稱霸,2M聯盟成員包括馬士基航運(Maersk),地中海航運(MSC)實力不容小覷,聯手獨占歐洲線鰲頭。

台灣航運雙強長榮海運、陽明海運分屬大洋聯盟、THEAlliance聯盟,受惠聯盟合作,直靠港口增加,創造議價籌碼。航運分析師看好,新聯盟能減少航運企業成本,連帶擴大覆蓋航線範圍,藉此擴大市占率,競爭力、運輸效率都能明顯提升。

歐洲航運顧問師判斷,雖然在2021年第二季前,貨櫃短缺、運費高漲情況恐怕還沒辦法緩解,但過去5年來,國際航運公司頻繁併購,海運產業高度集中化,待全球貿易量復甦,規模效益就能有所發揮,各大航運聯盟勢必又有新契機。

 


立刻掃描加入17Cross Line@帳號點我加入


看更多研究專刊文章

TCEI經理人學堂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