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專題
提供跨境電商領域的專題文章,解惑、探索!
專題分類

跨境電商焦點報告

台灣外貿數位拓銷大調查|疫後外貿追求商業安全跨境電商發展成為新核心

  • 發佈日期:
  • 資料來源:17 Cross 跨境電商生態村
  • 點閱次數:117

▲跨境電商不只是數位時代下的風潮,更是維持企業長期競爭力、掌握新遊戲規則的重要戰略。

  一場新冠肺炎大疫,急凍了2020~2023年的台灣外貿實體拓銷模式,3年多來全球經貿大當機、外貿供應斷鏈、全球商展關閉、人流受到嚴重管制,台灣外貿產業也面臨極大挑戰。由於台灣極度依賴的傳統會展行銷、客戶拜訪的拓銷模式受到嚴重的限制與衝擊,尋求當下及未來安全的商業模式,便成為企業亟欲解決的課題。

◎撰文/蔡順達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IEAT第3度聯手Amazon全球開店出版《跨境電商焦點報告》,也進行「台灣外貿數位拓銷大調查」(以下簡稱《本調查》),在2023年6月間受訪的450家企業中,主要面臨的難題為「客戶訂單減少/業績下滑」,有62.7%的企業深受其苦;而在全球困頓期間伴隨而來的「國際運費成本高」,也有高達54.9%的企業受害,位居第二位;而在國際交流受限的疫情當下,「欠缺數位拓銷/銷售模式」也成為企業陷入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窘境,位居主要難題的第三位,占46.2%(如圖1)。

▲圖1:在疫情期間面臨的主要難題?(選擇3項)

 

  在《本調查》中,面對疫情當下的大幅衝擊,受訪企業在業務拓銷上主要的應變措施,有67.3%的企業「加強維繫既有舊客戶」居首位;也有58%在疫情中仍「持續拜訪或開發新客戶」,位居第二,以彌補因疫情帶來的訂單衝擊;當然,全球供應停擺或斷鏈時,有50.4%的企業忙碌於「積極調整產品或供應鏈」之上,位居第三,以解決當下市場需求與供應鏈的轉變。至於,經營模式在數位化的應變,46.7%的企業採取「積極發展數位行銷與開發」、42.9%採取「積極上架電商平台或官網」,已經接近半數開始積極啟動數位應用模式(如圖2)。

▲圖2:疫情期間,在業務開拓上主要的應變措施?(選擇3項)

 

疫情衝擊、業績受困 投入跨境電商成轉機

  走過新冠肺炎疫情的震撼教育,在《本調查》中,受訪企業預估在未來3年(解封後)的主要拓銷作為,有49.3%的企業選擇「導入或提升線上電商布局」居首位,顯示疫情封鎖線下拓銷模式,線上模式將成為商業安全的一環;其次,有40.4%的企業著重在「全球參展拓銷」,意圖把過去3年的空白填補回來;第三,則有38.8%的企業重視「產品或企業導入品牌化」,這似乎反映著台灣企業品牌意識增溫,也是創造差異化的重要策略(如圖3)。

▲圖3:預估在未來3年(解封後),主要的拓銷作為?(選擇3項)

 

  在前述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企業面對疫情的威脅,仍有超過半數的企業以維繫舊客戶關係,甚至甘願冒染疫風險出國拜訪新、舊客戶,以保本的方式固守領域。另外,在開發數位拓銷模式、對抗疫情方面,則有4成多的企業毅然投入數位行銷或上架電商平台等領域;在未來3年主要的拓銷規劃選項上,也有比例最高、近5成的企業選擇導入或提升線上電商布局做為主要對策。在《跨境電商焦點報告》的專訪中,以漂浮筆聞名的極山科技、太陽眼鏡設計及代工廠向創公司,都是在疫情期間找到資源、大膽投入跨境電商操作,至今不但都已建立自有品牌,還在北美市場創造極大的斬獲。

 

外貿電商發展空間大 欠缺人才與藍圖是隱憂

  關於台灣外貿產業發展跨境電商的現況,在本次調查中發現,整體有26.9%的企業尚未啟動電子商務、21.8%則在準備中,至於已運營電子商務,包括加入電商平台、建置官網的比例合計達49.1%,顯示台灣企業在數位曝光與銷售的布局仍有追趕空間(如圖4)。在面對數位應用與升級轉型的挑戰,台灣企業整體以「欠缺電商人才與技能」最高(64%),其次為「缺乏電商藍圖」(39.8%),第三為「欠缺外部合作夥伴」(38.2%),如圖5。

▲圖4:以電子商務接單或銷售的程度為何?

 

▲圖5:現在朝向電子商務升級或轉型,或是在過去推動過程中主要遇到的3項挑戰?

 

  全球外貿走向電商化與品牌化是大趨勢,尤其透過跨境銷售網站直接操作B2C模式已更為可行。在調查中,計有52.5%的企業認同或執行操作中(如圖6)。外貿企業走向跨境電商及品牌化是一項轉型工程,在調查中,有41%的企業需要更多的資訊與個案、38%的企業需要諮詢與診斷的機會,另外電商代運營需求也達到38%,顯示企業面對轉型的不確定性,需要更多研究與了解(如圖7)。

▲圖6:當跨境電商促使外貿零售與品牌化門檻降低,對此一市場機會認同度?

 

▲圖7:若開啟出口跨境電商及品牌化,或在過去推動過程中,最主要的3項外部支持需求為何?

 

  整體來說,「建立電商發展策略與步驟」(52.2%)、「電商人才/技術到位」(45.9%)、「品牌創建與營運」(36.1%)為前3大重點需求;「外部合作夥伴提供協助」(31.5%)、「資金支持」(31.3%)也有達到3成以上的需求水平(如圖8)。

▲圖8:支持加速展開跨境電商及品牌化時程的主要3項需求為何?

 

電商進入主流拓銷地位 OBM未受到足夠重視

  累計過去3年、1,279家企業的調查,其中包含897家外貿廠商受訪,在外貿數位模式操作上,可以看到2個現況:

現況1

拓銷模式仍仰賴參展,但電子商務進入主流地位

  根據連續3年的調查,台灣外貿廠商以參展為拓銷模式落於4成5至5成7水準,運用B2C電子商務模式也介於3成8至4成9間,傳統與數位模式比例已相當接近,甚至可說電子商務受到一定的重視與運用(如圖9)。

▲圖9:台灣外貿廠2021~2023主要拓銷模式調查?

 

現況2

國際供應角色轉變不大,以OEM最高、OBM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同樣根據連續3年的調查,台灣外貿廠仍擅長擔任國際代工(OEM)的角色,比例落5成9至6成5間,屬更自主、附加價值較高的自有品牌(OBM)模式,也都穩定處於2成4至2成8水準間。在電子商務模式竄升、去中間化的時代,OBM模式理應受到更多投入,只是在調查中並無明顯被提升(如圖10)。

▲圖10:台灣外貿廠2021~2023外銷訂單屬性調查?

 

化解台廠四大牽絆 才能振翅高飛

  對於台灣企業對電子商務及品牌化的躊躇不前,根據調查顯示以:「滿足現況」、「品牌模式不確定性高」、「企業不熟悉品牌經營」、「欠缺經營人才」等為主要理由。對此,研究團隊也運用質化研究法針對16家企業進行焦點團體訪談,探索其中內在因素,發現存在4項企業內部的牽絆。

 

牽絆1:心態偏保守

  台灣廠商對商業模式的發展心態仍然保守,在焦點訪談中企業代表多抱持能銷批量就不做零售,因為成本、銷售好控制;能參展找到代理商,就不必承受售後服務與客服的負擔等。對此,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國內少數的跨境電商學者朱訓麒博士在受訪中指出,台灣外貿產業要把跨境電商視為建構新成長曲線的機會,企業主要用開放的心態、迎向新型態的數位價值鏈,塑造企業新的競爭力、新的電商團隊,掌握這一波數位變革的新機會。

▲跨境電商是建構產業新成長曲線的機會,新型態的數位價值鏈,能協助企業塑造嶄新競爭力,以掌握數位變革商機。

 

牽絆2:認知尚不足

  企業一向都有行為及價值慣性,例如受訪者提到實體參展客人看得到,上架電商平台還要被抽成、下廣告等,其實這是對電商模式的機會認知不足所導致。朱訓麒博士提到,很多公司的決策者對跨境電商抱持著可做可不做的心態,願意投入到電商的資源與心力,遠不及當年創立公司的程度,於是造成眼高手低的現象,對沒有在短期內看到成效,就做出跨境電商無用的結論,甚為可惜。

 

牽絆3:能力存斷層

  跨境線上行銷,或直接對買家做銷售,牽涉到的是跨國語文、文化的掌握,還有金流、物流的搭接,甚至退換貨、售後服務也須逐一克服,尤其對習慣找到進口商、代理商、代工委託的台灣企業,形成一道門檻,也是與會座談人士心中不易跨越的心理障礙。亞馬遜全球開店台灣負責人謝孜希建議,領導者確立目標、強化團隊溝通至為重要,可採取「小步快跑」模式,讓企業可邊做邊學,並善用第三方服務資源逐次建立操作團隊、串起新供應鏈路線,便容易看到成果。

 

牽絆4:戰略現空窗

  投入新型態的商業模式,在企業主沒有拉出新的戰略高度下,很容易在企業內部形成既有資源的搶奪,出發的第一步就在家裡跌倒。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的觀察,企業在數位時代要保有競爭力,領導者要視跨境電商為企業追求長期成長的承諾,然後親力親為投入學習、推動業務運轉,下放或協調資源;若無法自己投入,也一定要找一個足以擔起轉型任務的決策者,給足資源、組成專責團隊,才比較有機會成功。

  投入跨境電商不只是數位時代下的風潮,更是維持企業長期競爭力、掌握新遊戲規則的重要戰略,在下一期專欄我們也將會再引述超過10家成功企業的經驗,觀察傳統企業主或新世代的創業家,如何秉持創業精神,找到跨境電商的新藍海。

 

《2023跨境電商焦點報告》

欲索取最新版《跨境電商焦點 報告》請掃描QR CODE

     

加入17cross line 帳號:https://lin.ee/CPIYvUK

輸入「2023焦點報告就可以獲得最新的《2023跨境電商焦點報告》專刊電子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