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Cross研究專刊
台灣跨境電商產學調查報告
- 發佈日期:
- 資料來源:17 Cross 跨境電商生態村
- 點閱次數:1063
活動日期 | 2021/11 | |
---|---|---|
活動地點 | 全台發布 | |
主辦單位 | 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 |
執行單位 |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
新外貿x新人才x產學新時代
本報告梳理現行在校園跨境電商產學實作計畫之作法,並針對實作學生進行問卷訪查,以探討教學設計與實作成果;其次,我們也擴大針對全國大學相關科系進行廣泛性的教學與研究現況問卷訪查,以探索跨境電商在校園的資源分配機會;第三,我們還特別針對實作中的跨境電商企業需求做訪查,並進一步探討人才供需雙方的資源整合模式。
在人才供給與需求兩端的調查分析之外,本報告也透過質化訪談的方式,探討校園學生、領隊教師與網商企業對產學實作中的經驗與看法,藉由第一手觀點,帶領跨境電商人才供需的雙方,探索更細緻的內在需求與未來更大的合作空間。
3大實作價值創造產學雙贏
根據「台北市跨境電商產學專題實作計畫」的操作模式及成果,我們從參與學生的意見中,大致獲得以下3個價值方向。
價值1》實作計畫提供校園介接市場現況
台北市的實作計畫不管在B2B或B2C的模組設計上,講求搭接實務現況、介接市場平台,並以業師傳授第一手操作方法,讓學員得以驗證在校園或本項專題所學,更能掌握真實世界的脈動。
價值2》多學門的共同交流,實踐更多創新與創意
透過專題實作模式,來自不同科系提供了不同的專才與技術支援,在專題選擇上也發揮了多元性,從市場需求或企業問題的診斷上,進行假設與驗證過程,諸如平台上架、競爭分析、流量導引、影音製作、KOL操作等,都為對企業及學員經驗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價值3》實作計畫提高學生認知與從業意願
透過實作計畫的主題學習、企業實作、教練指導及專題驗證等過程,循序誘導學員進入跨境電商新領域,並透過團隊競賽模式,增加遊戲感、降低各自學習風險,可獲致較佳的實作成效。從實作後的認知與從業意願調查來看,有明顯的提升效果。■
3大方向,校園擁抱台灣新外貿
根據本報告針對全台灣與跨境電商領域相關的大學院校系所的調查結果,我們已經看到以下3個發展方向。
方向1》大學校園已接軌跨境電商新學門
根據回覆問卷的126個系所顯示,在校園內學生可接觸到跨境電商學門或實作的機會已高達7成以上,代表校園內已有普遍性的關注,跨境電商的DNA已開始萌芽、茁壯。
方向2》系所主任高度認同跨境電商實證發展
跨境電商是學生未來重要的工作技能或創業管道的價值,已獲得高達7成7的系所主任認同,多數也同意是一門跨領域整合的學門,適合跟學理交互印證,也鼓勵系所內教師加重發展,此等高度的認知都將有助於繼續引導系所資源投入跨境電商。
方向3》爭取產學合作為未來發展重點
已有6成6的系所主任將「加強爭取產學合作機會」列為發展重要方向,如何引導企業資源對接、達成產學雙贏,成為未來重要的課題。■
3個期待,台灣走向產學合作、專業認證與人才媒合
在本報告中,我們已看到來自企業及校園教師與學生對跨境電商人才生成機制的期待,包括下述3大項。
期待1》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全域覆蓋
我們看到在企業人才技能需求中,各面向的需求程度相當平均,不論在B2B或B2C的營銷、平台操作,甚至是社群行銷、多媒體製作、數據分析等,都有5成左右或以上的企業提出需求,也顯示跨境電商的運營競爭是全域性展開,技巧展現缺一不可。
期待2》建立產學機制創造雙贏
不管是企業角度,或是校園教師與學生的觀點,建立學生赴跨境電商企業實作的機會,獲多數人的期待,直接呼應跨境電商高度「做中學,學中做」的特徵。
期待3》建立專業人才認證及供需媒合
當跨境電商產業漸趨擴大,除人才的生成外,進一步鑑別與媒合也是企業的重要期待。因此,如何讓人才快速生成、上路,將攸關產業的發展速度。然而,台灣目前尚欠缺一套可投入人才市場的技能學習模式,或進一步給予鑑測、認證,甚至再與企業需求媒合,將大幅減少企業人才搜尋與內部訓練成本,解決人才欠缺的燃眉之急。■
專刊目錄:
看更多專刊文章:
《電商知識庫》17Cross研究專刊—產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