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Cross研究專刊
從微笑曲線轉向跨境電商品牌—企業經營之路大轉彎 台灣外貿新篇章
- 發佈日期:
- 資料來源:17 Cross 跨境電商生態村
- 點閱次數:1297
活動日期 | 2021/11 | |
---|---|---|
活動地點 | 全台發布 | |
主辦單位 |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亞馬遜全球開店 | |
執行單位 |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
2021年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與亞馬遜全球開店,聯手啟動IEAT+亞馬遜全球開店《2021跨境電商焦點報告》。
過去40年來,台灣以代工製造作為推動經濟持續成長的關鍵動能,但近年市場供需失衡、COVID-19肆虐、貿易戰紛爭未解、金融危機環伺,多重挑戰下台灣企業不能再固守既有商業模式,而需儘速轉為品牌經營,跨境電商無疑是台灣企業迎向品牌、打造台灣新外貿的最佳路途。
時序即將進入2022年,延燒至今已兩年的COVID-19疫情,在世界各國疫苗施打率愈來愈高下,對全球經貿的影響似乎漸漸降低,世界各國實體商業活動往來慢慢恢復。不過,儘管實體商業活動逐漸回鍋,因疫情掀起的遠距線上貿易活動依舊活絡,尤其跨境電商儼然已成為經貿往來的新常態。企業如果還未踏上跨境電商之路,未來恐怕將削弱自身於全球經貿市場上的競爭實力。疫情期間,為深度了解台灣產業推動跨境電商的進程,協助台灣企業找出擘劃跨境電商藍圖的最佳攻略,2021年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IEAT)與亞馬遜全球開店,聯手啟動IEAT+亞馬遜全球開店《2021跨境電商焦點報告》(簡稱《報告》),於11月正式對外發布。《報告》內容除針對500家企業進行深入調查,更精心邀請13位對網路、電商與品牌有深度了解的專家、代營運商與網商現身說法,精采內容可供台灣企業參考以利布局跨境電商。
跨境電商品牌經營關鍵之鑰
發表會現場,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專任特聘教授盧希鵬,以十多年前一個大三學生利用電商把商品銷售到墨西哥為例,說明跨境電商已行之有年,如今COVID-19疫情爆發後,實體商務停擺,跨境電商更是風起雲湧。然而台灣企業如火如荼踏入跨境電商時才發現,流量紅利消失、賣家愈來愈多,企業經營跨境電商需要更多資源與協助,才能將商品銷售出去。盧希鵬強調,約30年前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先生提出微笑曲線概念,鼓勵台灣企業在製造、組裝外,朝向研發、服務及品牌的兩端,以提高附加價值及競爭力。30年過去了,台灣在組裝、製造專業仍位居優勢,也有許多企業已經從OEM走向ODM,但OBM經營仍有待加強。這次IEAT+亞馬遜全球開店合作執行的《報告》內容明確點出,台灣產業如何從經貿脈動中掌握自己的優劣勢,接著利用跨境電商平台,利用數位科技與工具做好品牌經營。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黃文榮指出,過去台灣在代工製造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把一個商品設計到無與倫比,再以堅強的製造力生產出來,若以此為基礎將銷售端也經營好,打造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到品牌銷售的嶄新商業模式,相信可以開啟台灣經濟的新成長曲線。而在新商業模式中,跨境電商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過去企業投資品牌必須面對大眾,要花大錢在傳統通路與媒體上,但近年跨境電商模式竄起,可利用平台的大流量、精準化的社群媒體操作、行銷科技的投放。」黃文榮進一步指出,在跨境電商打造新商業模式上,可以選擇兩種方式,其一是「外貿+電商」傳統OEM、ODM製造業,利用跨境電商發展具有個性的B2C品牌,直接面對消費者(D2C)來拓銷全球市場;其二是「電商+外貿」,也就是利用台灣貿易商強大的外貿能力,尋找具備競爭力的商品並將其集結起來,利用跨境電商銷售到全球市場。
從13項發現預見跨境電商發展三關鍵
綜觀《報告》針對500家企業調查所做的分析,多達13項發現中,可以歸納出未來台灣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及企業布局跨境電商關鍵有三:
關鍵1》
迎向B2C搶攻全球商機《報告》發現1至5分別為:⑴2020年三成八企業業績受挫,三成二企業不減反增;⑵台灣外貿模式數位轉型全面啟動,B2C竄升受企業重視;⑶外貿OEM仍為主流,OBM不及三成為隱憂;⑷北美為首要目標市場,線上布局為挑戰;⑸三成四企業競爭壓力增高、近四成企業利潤流失中。從這五項發現可看見,台灣企業布局B2C的比例竄升,但發展品牌的能力仍然不足。一來,在本次調查中,有340家企業從事出口業務,其中高達49%已布局B2C跨境電商模式,凌駕傳統參展模式(46%)之上,足見台灣貿易模式受到數位化發展影響,已產生重大的質量轉變。不過研究團隊也發現,若從外銷訂單來看台灣企業的外貿樣態,卻仍以OEM(代工生產)比例最高,達63%,而OBM(自有品牌生產)比例僅有28%,顯示台灣外貿企業依舊對經營自有品牌缺乏信心,許多企業深陷遲遲無法建立自有品牌的困境。而品牌力不足,將會成為企業拓展B2C市場的一大障礙。
關鍵2》
布局跨境電商挑戰多所幸台灣企業已掌握品牌經營是拓銷全球B2C的關鍵元素,因此也正積極迎向數位科技引爆的跨境電商浪潮,期能藉由跨境電商借力使力的特性,作為企業邁向品牌的關鍵之鑰。然而,從《報告》發現6至10可見,台灣企業布局跨境電商仍然極度缺乏資源。五項發現分別為:⑴五成八企業認同電商為提升競爭力策略之首位;⑵台灣企業電商布局成熟度仍然低落,四成五仍繳交白卷;⑶五成四受限電商人才,二成八受困於缺乏電商藍圖;⑷做品牌主要為接觸消費者及擺脫價格競爭;⑸做品牌最欠缺的也是人才與發展藍圖。《報告》研究團隊認為,對於跨境電商的知行無法落實合一,已成為現在台灣企業心中的集體焦慮。
關鍵3》
應善用生態產業鏈資源儘管經營電商能力尚有不足,但台灣企業已深刻了解跨境電商大趨勢,因此愈來愈多企業鼓起勇氣搶進。《報告》發現11至13分別為:⑴高達六成五企業展開出口跨境電商品牌化工程;⑵搞定人才、藍圖、品牌營運,才能加速市場進入;⑶診斷、代營運、品牌輔導為最主要市場支持。由此可見,在台灣跨境電商產業生態系與服務鏈路愈來愈完整下,台灣企業只要做好心態建設,絕對有足夠的資本,打造自己的品牌電商藍圖,迎戰全球市場。
此次報告收攏台灣跨境電商實際執行現況與各方觀點,有助企業進行布局與資源規劃。
亞馬遜全球開店啟動「Connect Taiwan計畫」,推動台灣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圖為亞馬遜全球成功賣家合影。
亞馬遜全球開店注入資源助台灣企業布局跨境電商
面對台灣企業經營跨境電商的集體焦慮,亞馬遜全球開店正積極採取各種行動,協助台灣企業儘早布局跨境電商。亞馬遜全球開店台灣總經理陳思芬指出,過去台灣製造業對於未跟上科技脈動、迎上跨境電商浪潮,並不感到害怕,但疫情襲捲後,台灣傳統製造業眼看著全球線上個人消費與企業採購同步大幅成長,開始意識到跨境電商的重要性,愈來愈多廠商想要抓準機會,積極拓展外貿新通路、加速布局全球。截至2021年四月,亞馬遜有超過兩成的台灣賣家,已將其業務拓展至多個站點,且平均每個賣家布局三個不同站點。然企業轉進跨境電商卻出現人才不足、缺乏電商營運經驗等挑戰,減緩企業布局跨境電商的步伐。為協助台灣企業做足準備推動跨境電商,IEAT就台灣企業營運跨境電商的不足之處,推出亞馬遜賣家專屬的aTP課程,從起步、入門課程設計,再到帳號加速、優化的進階課程,讓企業依公司發展電商程度培訓員工。另外,IEAT與亞馬遜全球開店在2022年將持續攜手合作,推出跨境電商總裁班,以涵蓋心法思維、品牌策略及團隊組建等面向的課程內容,賦予經營者踏入跨境電商的勇氣與智慧。綜觀來看,台灣企業在設計、製造擁有全球一流水準,但對品牌工程的推動,仍缺乏信心,值得慶幸的是,如今透過跨境電商及數位行銷模式,可為企業打造一個能快速達標的品牌藍圖,把台灣企業優質產品推向全球消費者,讓台灣企業跳脫過往著重代工製造的經營模式,走向電商加持品牌的新商業時代。
擁抱後疫時代新商機台灣品牌跨境全世界
續傾聽台灣賣家需求,運用全球資源並不斷優化在地服務,協助更多企業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成功打造國際品牌,讓台灣之光閃耀全世界!我們也期待更多臺灣企業具備全球視野和轉型決心,擁抱新商機,創造更精彩的未來!
有興趣閱讀完整內容,請掃描下方QRcode或點此填寫線上問卷,即可獲得全文下載連結:
專刊目錄:
看更多專刊文章:
文章轉載自《貿易雜誌》第366期
撰文:蔡順達
圖片提供: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