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焦點報告
掌握6重點推進企業跨境電商競爭力
- 發佈日期:
- 資料來源:17 Cross 跨境電商生態村
- 點閱次數:660
2020年COVID-19疫情使得居家生活用品銷售明顯成長,但像充電器、行動電源等出門才需要使用的產品,業績則明顯下滑,呈現消長兩樣情的狀態。不過,疫情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終究會過去,如2021年,全球陸續解封,許多產品銷售快速爬升。而且歐美各國政府即便面對疫情有再起的隱患,也逐漸不再採取封鎖政策防堵疫情,所以我認為,企業經營仍舊要回歸常態來推動策略:除持續提升研發、生產端的競爭力,更要積極利用網路、電商、社群、數據分析等新的銷售與行銷思維,強化拓銷力道。
企業電商藍圖的6大關鍵點
尤其近一兩年來,EcomPlus接觸到不少原本採取B2B商業模式的台灣企業,因為實體通路受到限制,B端的大單不見,開始轉往電商直接經營C端客群。只是這些企業準備跨入電商時,對於電商的認識普遍偏低,不少企業都還以為:只要把商品放上電商平台就能賣出去,對電商的認知誤差,是許多企業一開始要經營電商時,很大的阻礙,企業一定要有願意做相當程度投資的心態,再來擘劃自己的跨境電商藍圖。
談起電商藍圖,不免要先提到:我曾經是電商賣家,在許多電商網站賣過商品,因此經營代營運業務之後,我選擇透過Amazon網站來協助賣家,這是因為Amazon是最可以賣出商品且會有利潤的網站。決定好要上架到哪個電商網站之後,接著企業要一步一步打造出自己的電商藍圖,這邊我特別提出6個重點:
重點1
一定要選對站點,透過數據分析瞭解商品適合在哪些國家銷售。
重點2
找出該商品在市場上的缺口所在。例如:EcomPlus會透過Amazon網站上的負評,分析出現階段消費者需求的細部輪廓,回過頭看企業是否可以Redesign(重新設計)出符合需求的規格。我總是一再跟企業強調:「沒有針對消費者需求去設計產品,是不可能成功的。」
重點3
有了對的產品接著要利用電商數據分析來定出好的策略,例如:EcomPlus會協助廠商在Amazon重要關鍵字的首頁曝光,透過好的圖片設計吸引買家並帶來轉換率。
重點4
隨著商品熱賣,企業可以開始增加產量、拓展產品線、賺到現金流,循序漸進的打好經營C端客群的基底,再來思考要不要做品牌。
重點5
談到品牌,很多人會聯想到官網。其實,企業經營電商不管有沒有要打品牌,最好都在一開始就建立官網,這個官網不一定要有購物功能,但一定要有具備質感的版面與內容,避免消費者因為官網而對產品扣分。
重點6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建構一個完美的電商藍圖,一開始建議企業可以先用1~2個人的團隊,並找代營運商協助,在過程中積極向代營運商學習,1~2年後內部人員學好電商技能,可以選擇不再依賴代營運商,把電商營運拿回來自己操作。
善用鐵粉做熟客行銷慢慢形塑品牌力
進一步談台灣企業的品牌經營。依照我的觀察,目前多數台灣企業都有一個錯誤認知,就是以為註冊商標就是代表公司有品牌。事實上,註冊一個品牌商標或成立一個粉絲專頁,相對於大家都認識這個品牌,完全是兩件事情。尤其台灣中小型代工廠資源不多,其中從事OEM比例的又高於ODM,多數都只是註冊商標、根本沒有品牌經營概念。
儘管不具備品牌經營概念,但許多台灣企業在利用電商直接面對消費者時,都會問:「究竟應不應該同步經營品牌呢?」我認為,雖然網路、電商縮短了工廠與消費者的距離,但是過往代工廠經營企業,每一筆投入的資金都要計算回收時間,而品牌是一個長期投資才能看到回報的經營策略,這對於剛跨入電商走向C端市場的代工廠而言,可能不是一開始就適合的選擇。
但我也並不認為台灣企業絕對不要做品牌。品牌很重要,只是一開始企業應該把重心放在電商銷售上,經過半年、一年或更長時間的產品銷售,慢慢累積消費者對企業商品的印象,企業也藉由銷售商品,在一些通路累積了足夠的客群,刷出存在感之後,再來思考經營品牌的可能性,如果企業最後決定投入,就得有正確的品牌思維,全面性的透過各種行銷策略來形塑品牌。
至於要怎麼做品牌,由於台灣多數企業原本就沒有品牌知名度,建議這些公司可以在累積一定消費群之後,透過「鐵粉經濟」來形塑品牌,因為100個鐵粉的傳播力道,會比1,000甚至10,000個對你沒什麼感情的消費者,來得有意義許多。具體的作法包括產品試用、拍攝創意影片與其互動等,由這一群熱愛你商品的人來散播並間接宣傳商品,又可稱為「熟客行銷」。總的來說,不管是經營電商或形塑品牌,都得依照企業現況,一步一腳印為之,才能利用網路經濟,以最少的資源打出一場最好的戰役,攻占全球市場。
擁抱後疫時代新商機台灣品牌跨境全世界
續傾聽台灣賣家需求,運用全球資源並不斷優化在地服務,協助更多企業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成功打造國際品牌,讓台灣之光閃耀全世界!我們也期待更多臺灣企業具備全球視野和轉型決心,擁抱新商機,創造更精彩的未來!
有興趣閱讀完整內容,請掃描下方QRcode或點此填寫線上問卷,即可獲得全文下載連結:
《2021跨境電商焦點報告》專刊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