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焦點報告
台灣從微笑曲線 飛向跨境電商品牌之路
- 發佈日期:
- 資料來源:17 Cross 跨境電商生態村
- 點閱次數:1452
2020年初,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竄起,全球如同被超級大寒流冰封一般,南北半球 的人們不分季節、一起被鎖在疫病的大流行裡、難以動彈,政府要求民眾戴上口罩才能出 門,許多店門關閉,企業改採居家上班、隔開彼此,還能自在漫遊的,大概就只剩下網路的國 度。
在疫情時代,透過遠距視訊還能保持人與人的連結,線上購物模式能讓人們不用出門,便能添 補完成家中的大小需求,全面催化傳統實體活動往數位、線上熱絡發展,在去實體化、高度競 爭的過程中,數位化不再是企業爭戰市場選配,而是企業基本要素,是一種新時代的新標規。
搭配數位模式是台灣傳統外貿的新未來
近年來全球貿易衝突變大、科技戰愈演愈烈,再加上新冠肺炎對全球國際貿易與供應鏈帶來 的變局,台灣一直身處其中並扮演諸多關鍵性的角色。整體而言,台灣產業雖受益於轉單的效 益,但也面臨諸多供應鏈調整與產業轉型的壓力;儘管台灣不畏全球疫情干擾,整體出口表現 1 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1跨境電商焦點報告 | 6 關於報告 月月增長、季季暢旺,但也並不是所有產業都因此受惠。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因5G、高效能運 算等新興應用,以及遠距商機、筆記型電腦及資料中心需求推升,帶動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 聽產品出口成長,2020年台灣出口成長主力來自電子零組件,前5大出口貨品包括積體電路、 電腦及週邊裝置、儲存媒體、手機及通訊零件、液晶裝置;但也因為疫情壓抑全球消費及生產 需求,國際原物料價格走低,致使礦產品、基本金屬製品、化學品、機械、紡織品、塑橡膠製品 等出口疲弱。在台灣出口表現兩樣情的狀況下,台灣在致力追求「高階製造中心」的同時,也更 應關切如何協助傳統產業利用數位化商業模式拓銷全球市場,這麼做不只是短期對抗流行疫 病,更是為了讓台灣產業,可以站上發展數位化的時代尖端。
過去,產業的轉型升級口號,喊得震天價響,但根據財團法人中技社2020年的研究仍指出,台 灣企業重短利式的集中投產,在自動化、數位化、智慧化投入相對不足,尤其台灣中小企業、傳 統企業的轉型之路,普遍缺乏數位轉型與工業4.0思維;製造業更存在以下諸多問題:如長期 重硬輕軟、重代工輕品牌、重實體輕網路、重零組件缺乏整合系統方案、重視單打獨鬥而缺乏 建立生態系概念等。
尤其近幾年,全球貿易衝突或新冠肺炎爆發,更加凸顯出台灣傳統產業數位化程度不足所面臨 的結構性落差與危機,導致台灣產業未在這波的時局變動中,完成接軌或進而站上潮流的浪 頭,難以在新的全球商業結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優勢位置。
利用跨境電商走向C端是台灣外貿新出路
台灣企業一向重視品質、研發與創新,在世界市場中早享有聲譽,但擔任B端供應商的功能往 往多於擔任服務C端的角色。雖然台灣企業因此少了面對C端市場的營運風險,但隨著B端市 場競爭日益激烈,台灣各產業廠商也難保仍能長期擁有持續性市場優勢。
台灣企業習於輕電商、重實體,輕品牌、重代工。因此當全球數位平台經濟逐漸發展成熟,數位 與網路成為買賣雙方最便捷建立供應商與媒合銷售的模式,又當全球流行疫病封鎖實體經濟 活動,企業承受降維打擊時,以電商模式為主的網路經濟,成為企業拓銷的最佳替代方案,沒 有上線(online)的企業將一下就失去了可以在戰場上繼續搏鬥的戰鬥力。
2020年也是全球展會大停擺的一年,根據IEAT的資料顯示,全年公司或商號海外參展取消數 達5,000多家、1,200多個展會,公協會組團海外參展也取消超過500個展會,即便到2021年上 半年仍然難以參展,台灣多數重度依賴展會拓銷的企業,被問到未來B端的客戶在哪裡?都急 得如熱鍋上螞蟻。
失去實體展會、B端拓銷場域的無助,凸顯出台灣企業的既有商業模式,存在著單一化及傳統 化的問題,在數位布局、平台通路多樣性與作戰能力的不足或不成熟,將直接影響台灣全體外 貿產業因應數位新時代時,轉換商業模式的動能,恐將失去提升競爭力的契機。
在這個需要轉換動能的新時代,相對於外貿B2B市場,B2C可謂一片蔚藍大海,尤其跨境電商 網站可串接海外多國市場,並以網路通路模式直接接觸終端消費者,但可惜的是,B2C是台灣 外貿企業比較陌生、不敢碰觸的經營模式,眼看亞太經濟體、新興經濟體都直接布局全球跨境 電商C端市場,台灣企業若不搭上數位時代的通路新潮流,恐怕未來對市場的掌握與利潤的維 持,都將再面臨嚴苛的挑戰。
跨境電商讓微笑曲線真正起飛
在2020年,全球B2C實體通路因為疫情全面受挫,取而代之的是線上銷售通路,以Amazon 為例,年度商品交易總額(GMV)達到4,750億美元,自營部分占1,800億美元,第三方賣家占 2,950億美元,分別增長高達35%及47%,電商網站與第三方賣家都成為數位化的最大促進者。
1992年,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先生在《再造宏碁:開創、成長與挑戰》一書提出「微笑曲線」的企 業競爭戰略概念。書中強調:企業要提高附價值不能只專注於曲線底端的「組裝及製造」,而 是要往微笑曲線上面兩端:即能創造高附加價值的「專利及技術」與「品牌及服務」邁進。
在微笑曲線兩端的四個要素中,台灣企業向來專注且謙卑,在「專利、技術及服務」三方面不成 問題,但在「品牌」項目上卻有著很大心魔,因為傳統模式品牌經營投資成本高,經營難度也不低,被視為企業經營的畏途,往往只有大型企業才能挑戰品牌經營。誠然,過去要形塑品牌、 擴散知名度,必須透過大眾通路及傳媒的塑造來達成,成本極高,確實非一般中小型企業所能 負擔,就算是對大企業來說,也是一項沈沒成本、燒錢的工作,盡頭在哪?何時能回收?諸多不 可知且存在高風險,無怪乎台灣企業往往視品牌為重大賭注。
如今進入數位經濟、電子商務時代,電商平台讓企業取得通路的門檻變低、甚至可以說輕而易 舉;有了網路與社群媒體,直搗目標客群的資訊裝置變得事半功倍,贏得消費者的認同更加可 行與效率達成,成本也相對低廉許多。於是乎,利用電子商務做品牌、直接面向全球消費者銷 售商品,就此成為時代顯學。
在施振榮先生提出微笑曲線、經過20餘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要告訴台灣企業的是:「跨境電 商這條新航道,以及成熟的平台經濟與社群媒體,讓台灣的大、中、小型企業想要做品牌,都 成為一件非常可能的事。」我們可以想像,台灣企業都可以像一架飛機,大小可以不一,但結構 相同,機身代表企業自身的產品力,包含:組裝、製造、專利或服務等能力,而讓機身起飛的雙 翼,一側是「電子商務」,另一側則是微笑曲線一再論述的「品牌」,而鋪往全球的航道就是跨 境電商,台灣企業要熟悉對電商平台的操控、品牌信賴度的建立,以及對社群媒體、科技行銷 等氣流的掌握,才能安穩到達成功彼岸、攫獲市場。
本報告為台灣企業勾勒跨境電商及品牌操作藍圖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IEAT)與亞馬遜全球開店台灣(Amazon Global Selling)過去4 年來在各面向合作推展跨境電商,積極爭取台灣外貿企業朝向跨境電商模式轉型。過程中深深 感受到:台灣傳統產業面對電子商務及操作品牌的恐懼,因此常以不擅面對C端客戶,或以影 響原本B端客戶為理由,對跨境電商的未來性多持保留態度。即便台灣已有不少新創或傳統企 業勇敢投入這個新領域,但相較於歐美企業高度熱衷於跨境電商並群起湧入,台灣企業的積 極程度完全無法相比。
為協助台灣產業打造航向全球市場的跨境飛行器,IEAT與亞馬遜全球開店於2021年4月至7月 間,聯合啟動《台灣企業走向出口跨境電商暨品牌化調查》(以下簡稱《調查》),聚焦跨境、品 牌、電商路徑,針對496家企業的經營模式、跨境化、電商化及品牌化的投入與發展,進行現況 與行為分析,藉以探索現階段台灣企業對跨境電商的認知與經營程度;另外再以「電商」及「品 牌」兩個構面,剖析台灣企業的現行運作能力與需求。
本報告針對所有回收問卷進行分析,我們總共挖掘出台灣外貿企業之於電商、品牌經營現況的 14個發現,除給予深入解析,也再藉由專家觀點、營運服務商及成功廠商的訪談,進一步勾勒 出操作路徑、步驟與策略,讓台灣企業能免除恐懼、勇於接受新時代的挑戰,在數位平台經濟 裡,透過採用跨境電商新商業模式,為企業找到更高附加價值的出路。
擁抱後疫時代新商機 台灣品牌跨境全世界
續傾聽台灣賣家需求,運用全球資源並不斷優化在地服務,協助更多企業透過亞馬 遜全球開店成功打造國際品牌,讓台灣之光閃耀全世界!我們也期待更多臺灣企業具備全球 視野和轉型決心,擁抱新商機,創造更精彩的未來!
有興趣閱讀完整內容,請掃描下方QRcode或點此填寫線上問卷,即可獲得全文下載連結:
《2021跨境電商焦點報告》專刊目錄: